常识网。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!

最近更新文章排行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者来信

多才多艺的萧宽先生支持公益活动

时间:2022-03-10 人气: 作者: 民意网

——感谢“鬼才”萧宽先生应邀现场创作“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的”书法艺术作品!

(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;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)

感谢萧宽先生应“中国饮食文化书画展暨首届中国烹饪美食名人书法展”发起人、策展人朱长云先生之邀现场创作书法经典作品!

(萧宽先生在创作)

感谢所有为“中国饮食文化书画展暨首届中国烹饪美食名人书法展”创作书画作品的艺术家!

感谢各级领导和所有艺术家长期以来对朱长云先生发起的公益组织:“文化向未来——文保志愿者服务队”和公益活动 的大力支持!

“文化向未来” —— 公益行,一定行!

(萧宽先生为文保志愿者赠送书法艺术作品——室雅兰香)

——艺术家萧宽——

——萧宽,鬼才!怪才!奇才!人才!!不可多得的人才!!

——集速写、素描、版画、壁画、书法、绘画、漫画、连环画、散文、雕塑、造型艺术、装饰设计、策划演讲无不涉猎;还有诗歌、散文、杂文、评论报告文学,著有诗集《草籽》等出版;同时,创作许多雕塑作品如位于北京天桥的民俗市井人物大型铜雕《从头开始》、《乐在其中》、《笑口常开》、《甜蜜人生》等。

(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2021年1月23日专访萧宽先生)

(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与萧宽先生交谈后合影)

当萧宽先生谈起自己的“父亲”,感慨万千;无限怀念!同时,萧宽先生又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同龄人,年过七十的萧宽先生,记忆力超强;无比兴奋的感慨,“父爱如山”,心潮澎湃!萧宽先生表示,作为艺术家,一定要为“文化自信”、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、为伟大的共和国做出贡献!

与萧宽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,今日专访萧宽先生;并转发《父爱如山》一文,此作是萧宽先生创作于2003年9月6日的文章;当萧宽先生回忆往事时,眼里含着无尽的泪花……

萧宽先生是从一位普普通通的“知青”,通过刻苦学习,不断进取;成为记者、职业艺术家的成长道路;自己称之为“草籽”,非常谦虚;朋友、社会称其为“鬼才”!

在此,真心希望萧宽先生保重身体;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;希望萧宽先生作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,为伟大的时代,创造出更好的、更多的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服务于社会。

萧宽先生自创作品

萧宽先生作品:“母爱如佛”创作于2021年1月23日

萧宽先生作品

萧宽先生作品

萧宽先生作品

萧宽先生作品:“父爱如山”创作于2021年1月23日

父 爱 如 山

——萧宽

让我叩拜图腾的----是父亲山一样的身影。

父亲出生沧州武术之乡,遗传基因和乡俗习风给了他侠肝义胆,爷爷受孔孟之道熏陶,一心想让聪慧善良的父亲习文作画,于是送父亲到私塾学堂学习。仅学了二年,因家境贫寒,年仅十一岁便去给地主扛活,可父亲的诗文、毛笔字,尤其珠算已在全村出了名,珠算的加减乘除速算超常,还会“大飞规”、“金香炉”、“凤凰双展翅”及珠算开方等。我小学一年级时,父亲不管早、中、晚班的劳累,每晚都要抽空教我打珠算、习文作画,讲古书经典。贫寒的家境,却每晚友邻满屋,听不够父亲讲春秋战国、三国演义、水浒传等等。我现在喜文作画便从那时启蒙。

1968年8月我报名下乡插队到内蒙古草原,父亲知道后,带我到公园的凉亭里聊了个通宵,最后送给我一句核心的话:“一勤天下无难事!”

父亲讲儿时给地主扛活,也按这条祖训去做,白天汗珠摔八瓣,晚间油灯映繁星,连地主家的姑娘赵五也暗恋上了父亲,时常从篱笆缝悄悄送过来煮熟的鸡蛋。日后,此情被地主觉知,父亲被加倍的工资打发了。但是,父亲每到一处,都因勤敏好学颇受称赞。文革大串联我到上海叔伯大爷家,大爷大娘一直夸父亲童年学习优秀、为人坦诚;凡学会的知识技艺从不保守,他给同学亲友讲典故、教他们练习写字、打珠算……。父亲常说:“付出才有收获!”

农闲时,父亲帮奶奶画纸糊箱子,年前到集市去卖。父亲还有一句格言,“艺不压身”。我想我现在书法、国画、版画、漫画、连环画、壁画、雕塑及书文都搞,也许是父亲的言传身教所致。然而,我必须还要承受“卧薪尝胆”、“厚积薄发”的重负。这也是父 亲常讲“凿壁透光”、“头悬梁锥刺骨”等典训之故。

1960年度荒时期,父亲一人上班养活全家六口(64年小妹出生,母亲才上班),尤其我和两个弟弟都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,人称“半大小子吃倒老子”,那时粮食不够吃,父亲为了我们少挨饿,下班便去挖野菜、摸鱼蟹、拾柴禾,常累得腰酸腿痛。有时深夜骑车到百里之外,用米面换麸糠和山竽,这样全家才能勉强充饥。正如鲁迅说:“救救孩子……”,每个星期天,我都跟父亲去野外劳作。父亲勤劳的背影、厚爱的胸膛成了我生活中的榜样。每天清晨我起早去卖引柴,然后才去富强道小学上课。以后我时常星期天独自去市郊打鱼摸虾、挖菜打草。因为我排行老大,父亲拍着我肩膀:“十二、三岁该顶门立户,俗话说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’,沧州人说‘当头的骡子先受苦呀’!”

吃的问题已颇于奔命,穿的问题又是难题,我们的衣裳大多有补丁,我下乡带去一件劳动服竟有几十个补丁,农民都说,我们也没补过这么多补丁。有些破得不能穿的衣裳由母亲打夹子,做布鞋,布鞋也供不上就买草鞋穿,我记得好几年我都是冬天穿草鞋上学。

我当时也有想不通的事,父亲在天津国棉一厂工作,因在第一线粗纺车间吃苦耐劳,常评为先进,业余时间还兼夜校教师,领导培养他入党,找父亲谈话,父亲竟坦诚地说:“社会主义真的很好,就是眼前我的小孩还吃不饱”。就因这话,父亲经受内查外调,结果还是“根红苗正”,要不然,别说入党,离“右派”肯定不远。于是,父亲常年在基层劳动。我对父亲讲,“如果每天从工厂捎点布头,我们穿衣、铺盖的问题不是可以解决吗?”但父亲对我斩钉截铁地说:“人穷志不短,损公肥私的事绝不干!”

父亲在被批判期间仍不忘挑灯学习,面对如此的境遇他从无抱怨,就像他常说的一句话:“智从淡薄来,德从宁静生。”他就是以这样的心态来迎接困难,面对现实,从来都是淡泊名利,以学为乐,以识为荣。

随着我们一个个孩子渐渐长大,父亲的担子就更重了。严冬,父亲竟到集市上挂起大珠算去讲速算,讲开方和解题绝招,还变魔术、讲评书、写对联赚几个小钱补贴家用,并告诫我们子女:“少年吃苦不算苦,老来受贫苦死人,一定好好学习,立志创业……。

父亲退休,许多老朋友找上门来邀请办三产,父亲去街道饭店当经理,一去就盈利,因为父亲为人忠厚诚实,精明能干,吃苦为先,主持公道,以身作则又洁身自好。仅举一例,身为经理,他每天带头吃卖剩下的饭菜,就象平日在家吃饭,一个米粒掉在桌上,也要拾起吃掉,平时常给我们背诵一首诗: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以后生活富余了,父亲爱吃粗茶淡饭,他说这是习惯,但在我看却是美德。我下乡二十多年至今,仍保持着老知青的生活习惯,也许与父亲的感染有关。

父亲生于1924年,他的一生经历了旧中国的沧桑忧患,也经历了新中国的甘苦悲欢,父亲在他勤苦的生涯中,用他的智慧、心血、情操、善念,修身养德,启迪我们要懂得生活,更要热爱生活;懂得学习,更热爱学习;钟爱自己,更要钟爱他人;关爱家庭,更要关爱社会。直至重病之际,年逾八十,仍梦中呓语“要去上大学”,我欣然应答“我已经给您交了学费”,父亲竟欣然拍掌……。他这种学无止境,乐在其中的精神成了我们后代进取的精神支点。

我一直以父亲艰苦朴素、诚挚为人和“一勤天下无难事”的精神为指针,指引着我的人生旅途。我在内蒙古大草原当农牧民的知青生涯中,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,含辛茹苦志冲天,成为知青模范,选为二百多名知青的代表,第一个选调,在哲里木报社任记者、美编,又举荐到吉林大学学中文并坚持艺术创作,从普通的知青一越为中国美术家、中国版画家、中国连环画家、中国雕塑家及诗人、教授、设计家、策划家等名衔,并在北京天桥北广场竖立起四座铜雕,为人文建北京增添了一组凝固的音符,也成了我“百尺杆头再进一步”的基石。这些成果含蕴着父亲言传身教的精神基因。

就2003年,中央几家电视台及诸多报刊相继推出了我的业绩之时,突然父亲仙逝,在我悲痛的心灵中迸发出一句追念父亲的悼词——

迎天接地灵动沧桑浩宇

龙翔福至魂融湖海山川

我用父亲大名冠头挽联銘镌墓碑!

父亲博大精深的境界铭记在心。父亲曾让我给奶奶画一张像,因我未见过奶奶也未留过一张照片,这个画像难题一直拖至如今,我可以自由创作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以慰心祭,并决心为我的父亲塑一座雕像,以凝铸父爱如山的精神!

2003-09-06于天津 长子:萧宽

萧宽先生简介

萧宽(肖宽)1949年生于天津,祖籍沧州;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、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国情研究会会员、中国策划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专家评审、荣获策划家“金象奖”、文化部艺术人才库书画专家评委导师、中国高级工艺师、北京创新学会专家、新华社书画院高级画师、东西方艺术家协会顾问 终身艺术成就奖、世界诗歌总会顾问终身艺术成就奖、亚太经济领袖峰会艺术顾问、一代天骄书画院院长、吉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、内蒙古艺术学院客座教授、内蒙古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、国际诚信节总策划、发起人、和棋论坛首席主讲专家、荣誉入驻中国名家数据库。

(文图/报道:风华正茂;正文“父爱如山”和简介由萧宽先生提供)2022年03月08日